关闭

举报

  • 提交
    首页 > 商家企业 > 正文
    购物车
    0

    家门口的致富带头人张瑞花,创新牦牛养殖带领群众发家

    信息发布者:火树银花
    2019-03-12 22:28:42    来源:天祝县广播电视台   转载

     

            一分耕耘、一份收获。安远镇牦牛养殖户张瑞花夫妇依靠着自己勤劳的双手,经过多年试验,开创了天祝县牦牛圈养的先河,不仅自己致了富,还带动周边群众共同致富。

    mmexport1552398634393.jpg

           来到位于安远镇柳树沟村张瑞花的家,首先映入眼帘的是整齐的养殖小区,这里是他们夫妇的家,也是他家的养牛基地。大棚里牦牛膘肥体壮,家里的装饰现代时尚,处处彰显着张瑞花一家安宁富足的幸福生活。而说起以前的生活真让她有点心有余悸。

    mmexport1552398639218.jpg

            同期声 安远镇柳树沟村养殖户张瑞花:“我们以前是种地,我老公买的小三轮车,是贷款买的,贩鸡,收破烂,贩粮,家里情况特别困难,吃了上顿没下顿,住的都是土房子。”】

             面对贫困的生活,张瑞花夫妇下决心彻底改变现状,并想通过养殖牦牛来实现他们的致富梦。由于牦牛野性十足,加上自古以来的放养习惯,非常不适应圈养。为了驯养牦牛,他们想了很多办法。慢慢地,经过半牧半自由采食喂养,终于实现了牦牛舍饲养殖。如今,经常有西藏、青海牧区的养殖户慕名前来学习他家的养殖技术。

    mmexport1552398643764.jpg

          【同期声安远镇柳树沟村养殖户张瑞花:“2012年政府动员修建养殖棚,因为有补贴,我们就修建了养殖棚(开始养殖牦牛),牦牛性子野,圈养的时候用铁链栓住,牦牛会十天半月不吃草,有些牦牛都饿死了,通过慢慢喂养也就开始吃了。”】

    mmexport1552398648316.jpg

            经过不懈的努力,张瑞花夫妇不仅在天祝县开创了牦牛养殖的先河,还成立了永成养殖专业合作社,并通过推行“合作社+养殖小区+基地+农户”合作机制,将良种推广、饲料经营、技术服务、订单收购、风险防范聚集为一体,将牦牛养殖规模不断发展壮大。目前,合作社牦牛存栏量达500头,年出栏牦牛达1000头以上,总产值达600万元。

            记者:“这几年政府在养殖方面政策和支持力度有哪些?”同期声   安远镇柳树沟村养殖户   

            张瑞花:“像农牧局,前年给了35万让修建养殖棚,所有种田的拖拉机、收割机、粉草机、小铲车都是政府支持的。”

            记者:“去年你的收入有多少?”同期声  安远镇柳树沟村养殖户  张瑞花:“因为受场地的影响,养不了太多的牛,一年出栏两茬700-800头牛,每头能赚1000元,啥费用都除掉,收入50万。”

             如今,张瑞花的养殖产业越干越大,越干越红火。周边200多户养殖户在张瑞花的帮助下也把牦牛养殖业做的风生水起,总计育肥牦牛3000余头,户均纯收入达1.5万元以上,实现了经济效益与示范带动的双赢。

             同期声:安远镇柳树沟村养殖户张瑞花“我们发展到这个程度,非常感谢党和政府的大力支持和帮助,我们场子规模也大了,还是想的带动一些贫困户致富方面发展一下,我们发展的这几年,我们天祝及其周边的养殖户都看好了牦牛养殖,都来我们场里学习技术,怎么养殖,怎么喂牛、疫病防治,我都给他们传授经验。”

            一人富了,不算富,大家富了,才是真的富。自己过上了好日子,张瑞花没有忘记家乡,更没有忘记乡邻,为了让贫困户早日脱贫,她愿意尽她的微薄之力为农村、为乡邻做点事情。

            同期声:安远镇柳树沟村养殖户张瑞花“现在我们的牦牛肉只停留在批发的阶段,想着新的一年把牦牛肉往更高端里做一下,想着打造一个更好的品牌,把我们的白牦牛肉发展到超市里,让更多的群众品尝到更好的白牦牛肉。”

            记者:苏智成

    打赏捐赠
    7
    !我要举报这篇文章
    声明 本文由村网通注册会员上传并发布,村网通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。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,不代表村网通立场。本文如涉及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,我们将在24小时内予以删除!